目前债市情绪较为脆弱,易受流动性、监管政策以及海外债市等多重因素左右,尽管昨晚央行就“同业存款占比上限调整”传闻予以辟谣,但今日早盘,债市仍延续悲观情绪,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突破3.80,午后市场消息称央行对两个月逆回购进行询量,债市情绪略有回暖,尾盘收益率下行。截至目前,剩余期限9.83年的国开债活跃券170215收益率报4.36%/4.3575%;剩余期限9.78年的国债活跃券170018收益率报3.795%/3.77%。
阅读完整内容今日央行公开市场进行了10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1600亿,资金零投放零回笼。Shibor利率多数上涨,其中隔夜品种报2.6640%,上涨3个基点;7天品种报2.8594%,上涨2.51个基点;1个月品种报4.0188%,上涨0.02个基点;3个月品种报4.3830%,上涨0.27个基点。今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继续收紧,早盘流动性偏紧,隔夜融出有限,7天跨月需求旺盛,价格大幅上行,临近午盘资金面趋于均衡,午后资金面无明显宽松迹象,处于均衡稍松格局。
阅读完整内容周二,中国政府即将发行新一期美元计价的主权债券,其中最让人意外的是中国这次推出的债券没有使用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评级。财政部对此表示称,国际评级机构在评级方法上的局限性和“顺周期”性,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已经备受国际社会和投资者的质疑。国际市场上成熟的专业投资者,都建立了内部独立的风险定价体系,对中国的真实主权信用状况,会作出客观判断。
阅读完整内容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早刊文称,当前房地产调控效果逐步显现,楼市有所降温,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方针指引下,调控力度不会松劲。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在抓紧研究制定。这些将共同促进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阅读完整内容今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故于公开市场进进行了1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1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1100亿,资金净投放1400亿元。Shibor利率多数上行,其中隔夜品种报2.6340%,上涨1.80个基点;7天品种报2.8343%,上涨0.02个基点;1个月品种报4.0186%,下跌0.14个基点;3个月品种报4.3803%,上涨0.10个基点。今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边际收敛,早盘隔夜融出有限,价格小幅上行,7天卖盘增多,跨月资金需求旺盛,临近午盘资金面趋于均衡,尾盘大行、城商行隔夜卖盘增多,资金面偏均衡偏松;长端方面,跨年融出增多。
阅读完整内容新华社周日发布文章称,纵观下一步的前进方向,中国金融市场将持续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本源,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框架下、在严格的金融监管制约下高效稳健运行,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中坚定前行。
阅读完整内容今日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和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故于公开市场进行110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9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600亿,资金净投放1400亿。Shibor利率涨跌互现,其中隔夜品种报2.6160%,上涨3.78个基点;7天品种报2.8341%,下跌0.38个基点;1个月品种报4.0200%,下跌0.35个基点;3个月品种报4.3793%,上涨0.35个基点。今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较上周五收敛,早盘至10时,隔夜较为紧张,之后随着大行融出14天以内资金,流动性趋于均衡,午后资金面维持均衡格局,长端方面,需求偏少。
阅读完整内容今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进行500亿7天期逆回购操作、300亿14天期逆回购操作,逆回购到期200亿,资金净投放600亿。Shibor利率涨跌互现,其中隔夜品种报2.5782%,下跌1.38个基点;7天品种报2.8379%,下跌0.26个基点;1个月品种报4.0235%,下跌0.50个基点;3个月品种报4.3758%,上涨0.21个基点。今日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均衡偏松,早盘机构纷纷融出14天及以内资金,隔夜多以减点价格融出,午后隔夜维持宽松格局,临近尾盘,隔夜需求增多,但鲜有卖盘。
阅读完整内容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党的十九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开放日上回答记者提问,如果总量阀门把握好,中国杠杆率不会上升过快;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偏高,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全球比较来讲,中国家庭部门的债务杠杆率还不算高,但是最近几年增长很快。他同时表示,若经济中顺周期因素过多会导致市场过于乐观并造成矛盾的积累,从而到一定时候出现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
阅读完整内容周三中国央行发布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指出,2016年,人民币稳居中国跨境收付第二大货币。此外,人民币国际使用稳步发展,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国际合作成效显著,跨境使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未来人民币国际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使用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将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保持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人民币投资货币功能将不断深化,储备货币功能将逐渐显现。
阅读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