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二十载,迈步从头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20周年

2014/04/1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提供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基准、培训等服务,是我国银行间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组织者,也是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支持宏观金融决策的重要平台。

交易中心成立于1994年,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每日通过系统平台达成的交易量超过1万亿元,生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回购定盘利率、债券指数、收益率曲线、贷款基础利率(LPR)等系列市场基准,为6000多家交易成员、20000多家信息和监管用户提供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和监管服务,覆盖利率、汇率、固定收益、衍生品等多类型产品,是人民币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

一、应运而生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实行结售汇制度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在此背景下交易中心正式成立,承担了银行间市场的外汇交易、资金清算及信息服务。

1996年,为解决当时银行同业拆借中出现的违规拆借、利用拆借资金投资股票、房地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外汇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资金拆借市场,即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拆借市场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1997年,为解决银行资金通过交易所债券市场违规进入股市的问题,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交易,同时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同业拆借中心的网络进行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标志着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成立。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建立,改变了市场分割、汇率不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基础,为结售汇制度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推动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顺利实现,也为外汇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市场基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并轨时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升值到1996年底的1美元约兑换8.3元人民币,1996年底国家外汇储备也从1993年底的212亿美元大幅增加到105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1996121日起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

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回购市场的建立,为商业银行调剂短期资金余缺、进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重要场所。自19966月起,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金融机构可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自行确定拆借利率,实现了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1997年以来,随着银行间市场回购业务的开展、回购利率放开,回购交易活跃,参与机构广泛,回购利率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流动性状况,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基准。货币市场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排头兵,货币市场利率也已成为各类金融产品的主要定价基准。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使得债券发行和流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开始形成由金融市场决定的比较完整的债券收益率曲线。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仅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和各类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场所,银行间市场债券收益率也是市场主体判断未来通货膨胀趋势的重要指标,并成为其它金融产品市场定价的重要基础。

二、创新发展

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人民币相关产品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战略目标,以“多种技术手段,多种交易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为业务工作方针,坚持不懈地进行产品、业务、技术和机制创新,实现了银行间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是不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1994 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成立初期,只有美元和港币两个币种的交易,此后交易中心根据市场需要上线了系列新的交易币种,现已形成了包括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欧元等11个币种的人民币外汇即期交易,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期权、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以及包括欧元/美元、澳元/美元等9个货币对在内的外币对即期、远期和掉期等交易工具。在银行间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上,在原有同业拆借、质押式回购和现券买卖的基础上,交易中心先后推出了买断式回购、债券远期、利率互换、债券借贷、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交易工具。

在交易后服务方面,交易中心先后推出了净额清算、利率互换电子化交易确认与冲销、外汇交易后确认等市场服务创新。在完善交易机制方面,交易中心引入分类和尝试做市机制,不断完善做市商体系,改进市场运行机制,提高市场效率。同时,为了满足市场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交易中心不断尝试新的服务方式,创刊《中国货币市场》杂志,为市场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合资成立货币经纪公司和金融信息技术公司,参与声讯经纪和增值服务竞争,有效提高为市场成员服务的能力。

二是不断提升和完善交易平台建设。交易中心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形成了包括交易、信息、清算、监管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平台体系,并正在整合和建设多资产、多层次结构、综合性的新一代交易平台。2001年经过充分的论证和精心设计,交易中心开发启用了以“业务新、技术新、设计新”为特点的新版外汇交易系统;2007年,新一代外汇交易系统上线,将人民币外汇和外币对的即期、远期和掉期等诸多产品整合在同一交易平台;2009年,外汇交易系统(三期)上线。本币交易系统方面,2003年,交易中心新版本币交易系统(ET03版)正式启用;2009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新一代本币系统上线。信息系统方面,19999月交易中心推出为市场提供信息和监管服务的信息系统;20005月推出中小金融机构报价备案系统,随后整合成“中国货币网 ”网站;20033月,辅助交易分析与风险管理的增值服务系统和改造后的“中国货币网 ”与新版本币交易系统同步上线;6月,交易中心又推出了中国票据报价系统“中国票据”网,成为票据市场的基础平台;2010年,新版“中国货币网 ”上线;2012年,新版“中国票据”网上线。

除此之外,交易中心还形成了包括开发平台等技术层面和培训认证等技术服务机制层面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立了银行间市场数据交换协议(IMIX)、基础数据元、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等金融行业标准。通过提升设计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加强交易平台的国际合作交流,有效提高了交易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持续培育市场基准体系。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06年开始,交易中心受权发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加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建设,2007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交易中心受权Shibor的报价计算和信息发布。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机构在多种金融产品交易中以Shibor为基准确定交易利率。

(未完,详见链接>